用户名:
密码:
  • slideshow_large
  • slideshow_large
中国西部第一艺术门户
学术观点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观点
对全球化语境下中国画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考
作者:曹桂生  来源:西部艺术网  时间:2013-09-28 14:03:51  点击:1866

 

    摘  要: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美术院(系)中国画教学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不容忽视。如今,中国画教学改革已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中国画教学改革必须从它自身的特点、规律和内在要求出发,进而吸收和借鉴西方美术教育的有益因素。在全球化语境下的今天,坚持民族性和凸显传统文化精神是建构中国画教学新构架的基点,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导思想。
    关键词:全球化;西方绘画;中国画;教学改革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吞噬逐渐加剧,世界文化的多样正面临着严峻挑战。如今,我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中国画现有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适应其自身的教学规律和内在要求,同时也难以适应中国画未来发展的需要。目前,人们已经明确地对一个时期以来的中国画教学模式的合理性提出了疑问,因而这也就使得我们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问题,并对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

 

一 
    

  一个时期以来,就中国画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直在焦虑不安地困扰着人们。如今,许多学者开始关注我国美术院(系)中国画教学的前景,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美术院(系)中国画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已经偏离了中国画教学规律和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同时,又由于外来文化思潮的强烈冲击,也给中国画教学带来了一些新的要求。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和适应中国画教学要求,对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课题。
   近几年来,我国美术院(系)就中国画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等进行了广泛讨论。就讨论的情况来看,大家关注的问题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原有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培养目标等,与中国画的教学规律和要求不相符。二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教育课程严重缺失。三是,西方美术教育对中国画教学造成了较大冲击,素描作为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课程弊大于利。
   其中,有建设性的改革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为了使中国画教学符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目标,尽快制订出一套合乎中国画教学规律的教学模式。②如何把中国画的笔墨技法训练与素描、色彩等造型基础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又必须保持中国画的民族特点。③加强传统文化、人文思想、审美意识和专业基础理论等文化知识教育。④注重书法在中国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⑤对外来文化要经过审美“过滤”,然后从中吸取和借鉴有益营养。
   在广泛讨论和探讨的同时,部分美术院(系)还进行了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初步尝试(如分科教学和工作室制等),这些尝试无疑为我们研究和探讨如何制定科学合理的、与中国画教学规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宝贵经验,可以使我们在以后的中国画教学改革中少走弯路。
上世纪末,我国就已经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教育改革的主要方面在于教学模式改革。人类教育发展的规律早已告诉我们,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到教学手段都需要不断更新。教学改革要体现出时代感,要与时俱进。如今,对中国画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已十分迫切,我们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画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在于如何解决中国画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要求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问题。

 


  

    随着人们的社会意识和文化观念的不断变化,从而也就促使我们不断对以往的中国画教学进行思考和反省,并希望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改变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以促进中国画教学健康发展。
    20世纪以前的中国画教学一般采取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强调从临摹入手,注重文化意蕴和艺术内涵。自20世纪初,我国开始按照西方美术教育模式办现代美术教育。当时的文化界人士康有为、蔡元培、陈独秀等人率先提出用西方绘画写实方法改造中国画的变革口号。之后,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从欧洲留学归来,身体力行地把西方美术教育思想借鉴和运用到中国画教学中来,曾一度掀起了以西画“写生”替代传统的中国画教学方法。从此,中国画教学受到西方美术教育的影响和冲击。
   由于我国美术院(系)中国画教学受西方美术教学模式的影响,强调对素描、写生的训练,消弱和淡化了对我国古代绘画的研究和临摹,因此培养了一批“以西润中”、“中西融合”的“现代型”中国画家。今天,我们重新审视20世纪以来中国画教育的得与失,经验与教训。当然,我们无法否认近百年来尤其是建国以后的中国画教育对现当代中国画发展以及为社会培养众多优秀美术专业人才起到的重大作用。但是,其中所暴露出来一些问题却不容忽视。诸如,①在基础训练方面,对传统绘画的临摹课程被消弱和淡化,西方绘画中的素描造型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已取代了中国画传统教学的线描;书法课程被弱化甚至被取消;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典诗词、中国古代画论、艺术美学等课程,大多未纳入到教学计划中来。②在体验生活和观察生活的方法上,“对景写生”和“影像”素材取代了中国画传统的“饱游饫看”和“目识心记”。③在技法语言和表现方法上,制作代替了创作,注重视觉冲击力,忽视了笔墨意韵;强化画面形似,忽视了神似;注重表面效果,忽视了文化意蕴;“画形”取代了“写神”;“写实”取代了“写意”;“像”取代了“真”等等。这些都违背了中国画的教学规律和审美要求,并带来了许多严重弊端。
     那么,造成中国画教学出现这种现象的症结何在,问题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我们认为,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缺失和民族文化根性发生了断裂,从而导致民族文化身份确认发生了危机。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自己的语言体系和教学规律。中国画注重书与画的结合,追求文化意蕴和内涵等,这些都与西方绘画体系形成了较大差别。
     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全面推行以素描和写生等课程为主的基础训练,忽视了自身的规律和内在要求。最为凸显的是,由于忽略了对中国画笔墨语言和传统技法的学习,从而导致“拿着毛笔画素描”的现象。而这种现象,作为“学院模式”的教学方式,一直延续到今天,仍然在相当范围严重影响着中国画教学的健康发展。建国以来的中国画教学基本上采用的是西方美术教学模式。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国画教学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其利弊得失早已凸显出来。因此,进行中国画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成为时代的要求,它对于促进中国画艺术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和重要意义。
   针对“学院模式”的中国画教学“重素描、轻线描”,“重技巧、轻理论”,“重现代、轻传统”,“重西方、轻民族”的状况,我们应该尽快构建一个完善的、科学合理的、适合于中国画创作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从人类教育的客观规律来看,科学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教学指导思想(因为教学模式是建立在教学指导思想和科学的理论基础上的)。②教学程序(即完成教学活动的具体过程)。③教学策略(包括完善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④教学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要符合培养目标的需要)。⑤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着教学的基本方向,其中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等都要围绕着教学目标而展开)。⑥评价体系和考核标准(依照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内容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方法和考核标准)。⑦监控措施(对教学过程各个相互联系的环节进行全面监控。可采取专家督评、教师自评和通过学生测评等形式进行,以保证教学效果)。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这几个环节往往是相互关联、相互协调和相互制约的,因此这也就构成了中国画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
   中国画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课程改革与建设,其中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那么,如何协调解决专业理论课与技法课、文史基础课与专业课、中国传统文化课与西方文化通识课之间的关系问题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国画教学的特点和要求,其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技法课与创作课,二是文史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其中文史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又包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艺术概论、美学概论、美术史、中国古代画论,另外还包括写作、学科研究方法论以及西方文化通识等课程。中国画基础技法和创作等课程主要包括:临摹、写生、创作,同时也包括书法。就如何协调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而言,它们各自占有多大比例,可以根据专业方向的特点有所侧重。

 


  

    中国画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架构应该遵循它的自身特点和内在要求,凸显出民族文化精神,在此基础上汲取西方美术教育的有益因素。其中,坚持民族性和凸显传统文化精神是建构中国画教学新构架的基点,也是其教学模式改革的主导思想。这些基本要求在构建中国画教学模式的架构中既是起点,又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是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归结点。
    因此,我们必须考虑到文化与经济,传统与现代,民族化与西方化,本土化与全球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在全球的整个运动中,关注人类文化的共同价值和普遍性意义是一个重要的审美向度和现代性诉求。坚持全球化和本土化、一元化和多元化、普遍性和特殊性,以及保持民族文化的价值追求、主权等,将构成一对相互作用的合理悖论。
   如今,西方文化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面对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蚀和浸透,民族文化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新的危机。由于我国年轻的一代学子所接受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有着很大差别,他们对西方文化的兴趣和了解程度以及在其自身知识结构中所占的位置已经远远超过民族文化。又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美术院(系)在招生环节中,考试科目均为素描、速写、色彩等西方绘画基础课程,严重违背了中国画招生考试的客观规律。再者,由于中国画和西方绘画观念的差异,从而给中国画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使得学生对中国画感到陌生和不理解。因此,如何协调解决本土化与西方化、民族文化艺术和西方文化艺术之间的关系也就成为中国画教学改革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我们认为,世界上一切民族文化艺术都有着自己的审美取向和鲜明的民族特性,一切民族文化的开放性都是建立在独立性和本土化基础上的。我们学习西方的文化,包括借鉴美术教育的合理因素,并不等于不加思考的照搬或移植一些外在的东西,也不是随着他们的节拍邯郸学步,因为这样不仅不能促进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反而会失缺自我的民族特性,成为文化全球化的牺牲品。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在相互交流和交往中,会发生碰撞甚至冲突现象,并且往往在这种碰撞中进行吸收、借鉴和融合。但另一方面,由于每个民族都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和鲜明的独特性,所以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借鉴必然是有选择的,也必然是以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为前提的。因为没有民族文化的独立性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进而就会失去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多元化。
   中国画教学改革必须建立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否则自我民族文化身份就会有丧失的危险,甚至陷入对他者文化认同的危机之中,使得民族文化的身份变得模糊起来,进而在未来的民族文化艺术之间的对话中就会失去自我的话语权。因此,我们不能对西方美术教学模式不加分析和辨别的盲目认同或拒绝,更不能用西方现美术的教学模式替代中国画教学模式。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们不能盲目顺从,听之任之,或亦步亦趋。我们必须保持民族文化的身份和坚持本土化特色。
   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各民族必须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和新的知识和新的体验,这也是中国画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无可回避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如何协调全球化与本土化、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教学模式之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如何保持民主文化的身份而又不失现代性特征,是中国画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总之,我们认为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必须从民族文化的特点、规律和内在要求出发,要立足于“全球化的思考,本土化的行动”。也就是说,中国画教学改革既要立足于本土,保持民族文化艺术的身份,同时又必须积极地迎接全球化的挑战。
   每个民族的文化和教育都是世界文化和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也就决定了世界性与民族性本来就是息息相关的。在人类历史上,从来不存在与世界截然隔绝的民族,也不存在世界大同的和失却民族性的文化和教育。中国画教学模式改革作为一种充满生机的大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包容、开放和兼收并储等特点,这也就使得它可以最大限度地与西方及其他的民族文化和教育进行平等交往和互动,彼此借鉴,共同发展。

 

编辑:章琳

版权所有:西部艺术网 陕ICP备13001352号-2    投稿E-mail:1352009143@qq.com 13992858736@126.com    联系电话:1399285873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