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 slideshow_large
  • slideshow_large
中国西部第一艺术门户
个人画评
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画评
色彩的诗
作者:马 萧  来源:西部艺术网  时间:2013-10-23 18:10:32  点击:1913

 -------------读《梁文亮水彩画集》
                                                      
  

   “我认识了一位新的画友,梁文亮,十七岁,是从西安保育院出来的,看到他的作品,使我惊异,我发现他对色彩的感觉特别灵敏,他的油画,水彩,色彩处理的非常舒服……什么是天才?这就是……”
    这是我四十年前与梁文亮初遇时的一段日记。1985年《梁文亮水彩画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我重睹了这位早年就结识的画友的作品,不禁又翻出这段日记,眼里涌着激动的泪花。
     是的,洋溢在这些画面上的:那对大自然真挚的热爱,对人生深沉的思索,那对色彩特有的敏感,那娴熟的笔触,精湛的技巧,那蕴涵在画面里令人寻味不尽的诗意,对我来说,是多么样的亲切而又多么样的新鲜。这里透射着他少年时代就已经显露出来的秉赋与才华。在接受了正规的高等艺术教育,经历了坎坷的人生旅途和在祖国的山、水、林莽之间艰辛地描绘与探求,数十年间,使他在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里呈现出来。
     一从无名的野草,一汪沉静的泉水,一块并不奇特的石头,一条荒芜的小径,平凡的几乎没人注意,然而一出现在梁文亮的画面上,便立刻生机盎然,充满意趣,引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唤起人们无限遐想。
    一片雪景,多么宁静。可是,云在消退,雪在融化,树梢已透紫,大地在苏醒……。这种静中含动的意境,使人几乎弄不清在他的画笔上蘸的是颜料还是情感?
    一片草花,无声无息的开在原野,进入梁文亮的画面,便令人感到春神的脚步正姗姗而临。
   《雨后》又名《路》。一场风雨过了,浓云后面透出天光,一只雄鹰展翅凌空,路还是泥泞的,远方,暗暗的丛林下闪出点点灯光……,曾经勾起多少人对所曾有过的这样一段心灵上的经历默默沉思啊!
   几株粗大的梨树,开满血一样的花朵,郁茂纷繁,人们不但似乎从画面上闻到芬芳,简直感到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无怪乎古元先生在看过梁文亮的画后,赞美这是:“色彩的诗”。
   我们在看梁文亮的画,无宁说是在读,读一首首无声的抒情诗。古人赞美王维的画是 “画中有诗”,梁文亮的水彩画所达到的,正是这种境界。
   记得四十年前,我同他在渭河边写生时,我总是有意地去寻找一些奇特的景点对象去画,而他却常常对着一些很不起眼的景物就着迷的画起来。这些平凡的东西一出现在他的笔下,就马上放出美的光彩,叫人动情。那时他就令人惊讶:这个少年,怎么对大自然的美这么敏感呢?今天,在他的画上就更显示出这种特质。
   当人们问他为什么这样喜欢风景画?他露出意味深长的笑意说:“我热爱我生活的这块土地,她象母亲一样可亲而又美丽,我必须将她画出来,献给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
   他出生在黄河北岸,太行山南麓的一个农村,美丽的沁河从这里流过。小时候,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河堤上看山、看水、看着远处的村舍,脑海里编织着许多彩色的幻梦。十岁时,战火迫使他离开了心爱的家乡,流浪到西安,作为一个难童,被收容进保育院。在那里有不少当时艺术界的名流任教,使他受到了良好的艺术教育,从此,他一颗热爱大自然的心灵便和心爱的美术事业结合起来,而成为他终生的追求。
  怀着这种追求,他走遍祖国各地。恬静、纯朴的秦川农村,雄浑、深邃的秦岭山林,使他心神陶然:空旷无际的柴达木荒原,青海湖上那湛蓝的天空,使他流连忘返。在大西北,在南海之滨,巴山蜀水、湘桂林峦,都留着他的足迹,他经常啃着干馒头在风雪巉岩间跋涉描画,有一次在险峻的秦岭山道上翻了车,几乎丧掉生命,然而他仍然乐此不疲。
  记得艺术大师罗丹说过:
  “对于当得起艺术家这个称号的人,自然中的一切都是美的-------因为他的眼睛,大胆接受一切外部真实,而又毫不困难地,象打开的书一样,懂得其中内在的真实。”
   大自然,对于梁文亮来说,也正像打开的书卷一样,能使他领略到从外部到内部的无穷的美的奥秘。并且善于运用他的艺术手段,把他的感受传达给别人。
   用梁文亮自己的话说:自然界、生活都充满了美的东西。然而作为艺术,仅仅把生活照搬到画上来,是不够的。要抓住自然界最本质的东西,把自然美变成艺术美,这要用画家的全部精力去体察,一旦在心中形成,就必须倾尽全力把它画出来,不达目的,永不安宁。
   因此,梁文亮所展示给人们的画,很少是原封不动的写生稿。虽然,他每年都要拿出很多时间到各地写生,积累了大量的写生画稿,甚至有不少写生稿是当时激情所至的神来之笔。然而,他更喜欢的却是在饱览了大自然的风光之后,凭借写生和记忆,回到画室里再精心地描绘他心灵中的感受。常常是反复推敲多少遍,才能满意的画出心中所要表达的意境。比如以大雁塔为主题的《长安》,不知费过他多少日日夜夜,才描绘出这样幽静、高远、饱含着历史沉思的境界。又如《荷花》,从1980年开始构思,经过了四年的创作过程,才画出他所要表达的一种品格;1986年被中国美术馆选为馆藏作品,然而他犹不满足,又经过再思考,再创作,终于完成了今天的定稿。
   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说过:
   “艺术作品比起任何未经心灵渗透的自然要高一层。”
   “……因为艺术美是由心灵产生和再生的美,心灵和它的产品比自然和它的现象高多少,艺术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
    我想,这也就是梁文亮的水彩画中充满了诗意的根本所在吧。
    梁文亮所以能够把他心灵上的感受表达得如此精美,除了他先天的秉赋以外,他后天接受到良好的艺术教育,遇到象余忠志先生等难得的良师,还有他自己刻苦的探求与实践,在艺术上能吸取多方面的营养而不拘一格,从而形成他独特的艺术技巧与画风。可以看出,在严谨的传统水彩画基础上,在章法、意境方面他有中国绘画传统的空灵、含蓄;在色彩上又有油画技术的丰富、充足;有时则又有版画的那种分明、了当;在笔触上又深得中国画笔法的意趣。还有一些是在长期创作实践中所摸索出来独特的技巧,有些或是外人所猜不出也学不来的“绝招”。梁文亮说:“所谓绝招,并没有什么奥秘,每个人只要是追求表现自己的感受,都会创造出自己的绝招。否则,若单纯从技巧上打主意,再高的绝招也是没有生命,没有光彩的。”
   当我翻出四十年前同他出遇时的那段日记给他看时,他赧然一笑,而十分庄重地对我说:
   “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对艺术有特殊的感情,深挚的热爱,因此,几十年来苦苦地追求。关键是爱,没有爱,不可能长期坚持,不可能废寝忘食,更不可能将艰苦劳动视为一种快乐。”
  这是他对一个老朋友出自内心真诚的自白。
  现在,他的画出版了,这是他几十年来辛勤追求的结晶。这些画,也像他说的话一样,真诚,坦白。 
                                                       

 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于北京
 


 

版权所有:西部艺术网 陕ICP备13001352号-2    投稿E-mail:1352009143@qq.com 13992858736@126.com    联系电话:13992858736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